Sunday, September 6, 2009

告别柴烧面包

像炉灶里的柴,终于烧成了灰烬。
上个月,黄师傅跟我说要结束制作柴烧面包了。
那天傍晚,我再度听出他和黄太太的无奈。
8月间,去国出席在惠州举行的国际诗人笔会回来,怀念原始面包香味的柴烧面包,可是,去到面包厂,竟嗅不到香喷喷的面包味,黄太太告诉我在8月20号,正式结束营业,不再烧制面包了。我走近前,伸手触摸炉灶,依然感受到余温炙手,可是,看到空荡荡的炉灶,空无一物的面包架,终于要相信,这个传统的民间美食,在本律天定,熄灭了柴火。

岁月悠悠,探向无边的向往。数十年的烧烤面包岁月,汗流浃背,雪白而慢慢发酵的面包团,似乎如黄师傅暮色里的雪丝,昨天还青丝洒脱,今朝已然白发苍苍。
红彤彤,热烘烘的炉灶,365天散发着生命的热情,燃烧自己,烧烤出千千万万里面包,送入百姓家;曾经,华人喜欢吃、马来人喜欢吃、印度人也喜欢吃——到了新的世代,市场却悄悄流失,像逐渐冷切的火焰,最后,淹没在潮流的翻卷里。

经营民宿,寻找民间特色乡土食物,柴烧面包,是我发现、推介,如今,要告诉各界,此后,柴不再烧,面包香味,留在梦里齿唇留香了。
传统民间美食,其实是人的智慧的结晶,是一种人类的遗产。
传统的消失,是何其叫人失落。
怀念这个柴烧面包。炉灶还在,人还在,可是,市场在哪里?那些从小吃柴烧面包到长大的人们,他们的记忆,难道也如冷切的柴灰吗?
改变了,人的口味。
传统的断层,使人警策,令人惊悸。
一代人,再一代人,失去了乡土的特色,一个社区的人,将失去最乡土的价值。
民以食为天——而吃的艺术的失落,反映了人类健康的迷失,烘烤出新生代饮食文化的新解构、新诠释?

2009-9-6 王涛 憩园桑林。


3 comments:

风信子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风信子 said...

好久没上憩园桑林的部落格了……一打开就看到这一则晴天霹雳的被讯,心里万般无奈和不舍,生命中很多的机缘往往就只有那么一次……

还记得我吗?我是来自彭亨的彩燕,曾经是憩园桑林的过客^^
回想起今年的《五人情六月行》,距离现在也经有三个月的时间了。那一趟的红土坎之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柴烧面包厂结束营业了,心里一阵触动……我爱吃面包,可那一次站在大大的柴烧面包炉前亲眼目睹和感受它的温暖是第一次,没想到也是最后一次了。热腾腾弥漫在空气中的幸福味道,柴烧面包的味道至今还留在味蕾中。它写着岁月的痕迹,记载着爸妈那个年代的儿时记忆。记得爸妈总爱和我提起童年的故事,因为家里贫穷所以兄弟姐妹抽了一个星期的零用钱才可以买到一个大面包一起平分。当年的面包味道很好,可是现在有钱却再也买不到当年的味道了。站在热烘烘的火炉前,这些故事画面浮现眼前……
这些故事最终还是画上了句点变成了历史。我会很怀念的……

遗憾上回没有多买柴烧面包把它们带回家,后悔了……下一次旧地重游就没有机会再吃柴烧面包了T.T

启翰 said...

别放弃,在离憩园桑林大约半小时车程的爱大华,还有柴烧面包。就在九十碑。没记错的话,就是爱大华华小(还是民德华小?)之前的一排店里。

柴烧面包还没完全消失,家乡的味道仍然在鼻尖徘徊。